53000㎡天津中新生态城滨海小外中学部

案例 2017年08月29日

地点:天津中新生态城

设计:HHD_FUN

施工图设计: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

设计团队:王振飞,王鹿鸣,李宏宇,Thomas Clifford Bennett,王懿亮,唐晓欢,尹国栋,李仁重,刘佳伟

建筑面积:53000m2

设计及建成时间:2009-2014

摄影师:王振飞


  中新生态城滨海小外中学部位于天津设计师必读书籍中新生态城,是一座拥有 36 个标准班并达到国家绿色三星标准的低能耗中学。由于学校的用地非常紧张,为节省空间,建筑师尽可能地将各种使用功能紧凑结合布置,基地北侧为综合教学楼,包括了教室、实验室、办公室、图书馆、报告厅、食堂、展厅、自行车库等功能。


 3d模型下载








  建筑设计中关于生态的考虑一直贯穿始终。作为绿色三星达标建筑,对各种节能设备和节能材料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,其中包括高性能的外围护结构,高效的空调机组、风机、水泵、电梯,智能的照明方式,能量回收的新风系统,可再生能源的利用,雨水收集净化再利用,非传统水源的利用,以及各种新型可回收材料的使用等等。

  除去技术上的主动节能措施,建筑设计中的被动节能措施却是更值得建筑师关心的设计策略。所有标准教室布置在二层以上的南向,窗地面积比均达到 20% 以上,保证室内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,并且在教学楼走廊中庭,设置天井,引入自然光,增加了走廊空间的自然采光,也使教室双面采光成为可能,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健康舒适的室内光环境。北侧则布置有特殊功能的小班教室及附属用房,最大化地利用空间。办公区位于两个教学区之间,以方便教师往返于办公室及教室之间,实验区位于综合楼的最北段,与教学区平层连接,方便学生及教师到达。










  教学楼建筑朝向约为南偏东 37°,而生态城夏季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,冬季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,因此教学楼可充分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,实现室内自然通风,而冬季可以避开主导风向,减少室内热量流失。经室外风环境模拟,本项目人行区最大风速为 3.29m/s,风速放大系数最大为 1.00,且本项目在夏季、过渡季节 75 % 以上的建筑前后保持 1.5 Pa 以上的压差,从而避免局部出现涡流和死角,保证在此季节通过开窗、开内门等方式进行室内自然通风。


 











  图书馆位于南段首层,配备有高质量的报告厅及食堂,展厅等则位于首层的北段及地下一层空间,北侧设置下沉广场将自然光带入地下一层。折线形的建筑围合出前后两个广场,前广场作为主要的入口广场,集合了交通和疏散的功能,广场下方地下一层空间为自行车库,导光管将自然光导入地下,为车库提供照明。后广场则位于首层报告厅的屋顶平台,为学生提供了室外活动的场所。


 








  在空间安排中,为充分利用宝贵的课间 10 分钟时间,为各个楼层的同学都能走出教室进行活动,建筑师在每层尽可能多地设置公共活动空间,如局部放大的走廊空间、室外的平台空间等等,以方便学生使用,同时在走廊中墙壁设置软木板,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。基地西南侧为宿舍楼,宿舍楼地上五层地下一层,包含了风雨操场和 25m短道游泳池,使得学生不出宿舍就可以锻炼身体,且不受天气的影响。为节约用地,在风雨操场屋顶上设置了篮球场,可以由宿舍楼直接到达。宿舍楼南侧结合体育场看台一起设计,既丰富了体量也节省了用地。学校设有 400m 标准跑道和国际标准足球场,在操场下方设置了可停放约 500 辆车的地下停车场,停车场对社会开放,以缓解附近地区停车压力。


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标签:

声明:
本文由发布人:【大佬芝帅的一匹】进行上传及发布,原文章/作品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;如需商业用途,请联系原作者授权后使用,如涉嫌侵权被追究法律责任与欧模网无关!
本站网友评论及内容发布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欧模网的立场或观点。